您当前的位置 :多彩贵州网 > 贵州省直机关党建网 > 绩效管理

省财政厅“四项”机制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积极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的精神,结合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大力推行零基预算改革”的要求,省财政厅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为导向、以做实预算项目为突破口,着力增强财政资金和制度供给,逐步构建起财政资金能统能分的动态分配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保障机制、全过程预算执行动态管控机制以及符合激励约束导向的绩效奖惩机制,畅通了预算管理良性循环。

  构建财政资金能统能分的动态分配机制,打破支出固化格局。

  省财政厅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树牢以项目谋预算、以项目看绩效、以项目促发展理念,预算审核做到“五个挂钩”,即同项目要素挂钩,加强项目可行性、依据充分性、程序完备性等要素审核,确保预算一下即可组织项目实施,避免资金等项目;同预算执行进度挂钩,对上一年度执行进度慢的项目,按比例削减预算规模,倒逼部门加快预算执行;同审计指出问题及整改情况挂钩,结合审计指出问题和整改意见安排预算,形成财政审计合力;同绩效评价结果挂钩,对绩效评价结果为“中”“差”的取消或减少预算安排,强化绩效刚性约束;同项目评审情况挂钩,对确需支持而资金不确定的,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或评审,根据评审结论安排预算。按照“五个挂钩”的原则,2019年审减部门申报的不符合零基预算导向资金500余亿元,2020年审减600余亿元,腾出财力保障好各类刚性支出。

  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保障机制,坚决有效保障重点领域支出。

  省财政厅坚持有保有压,改变粗放、低效、重复投入方式,引导部门树立财政投入与经济形势相适应、与发展重点相一致、与使用绩效相统一的理念。压,即压一般性支出,财政部门带头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把真正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编制长期基本方针,编制2020年年初预算,对省级部门公用经费平均压减15%、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平均压减18%共计压减6.08亿元,支持我省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省级财政按20%比例再次压缩省级部门一般性支出22.14亿元,压减资金全部用于统筹支持重点领域发展。保,即重点保必须,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对标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标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预算编制中,2020年,省财政厅共安排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96.71亿元、“六网会战”相关资金124.54亿元、生态环保领域支出47.28亿元,积极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构建全过程预算执行动态管控机制,积极释放财政资金活力。

  省财政厅坚持支出规范性、时效性、绩效性三位一体。加强资金支付监控提升规范性,将省级所有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纳入监控范围,重点加强“三公”经费、违规大额提现、向实有资金违规转款监控,有力提升监控效能。加强执行进度监控提升时效性,对执行进度慢的部门采取通报、约谈、收回资金等方式督促加快执行。2019年共收回省级部门执行进度过慢资金3.36亿元;2020年2月份,收回省级部门2019年及以前年度存量资金7.43亿元,有效盘活财政资金。加强绩效目标运行监控提升绩效性,把财政扶贫资金监控作为重要抓手,开展全流程监控,2019年,共录入专项资金项目10750个,填报绩效目标指标9800个,涉及财政资金609亿元。

  构建符合激励约束导向的绩效奖惩机制,系统整体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省财政厅坚持零基预算和预算绩效管理两个轮子一起转,把零基预算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第一步,用预算绩效检验零基预算实效,合力推动预算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一是夯实制度基础。出台我省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加快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并围绕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开展、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环节制定了6个具体管理办法,确保各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重点绩效评价实现扩围提质。从2017年开始省级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大踏步迈进,用三年时间对省级140个专项资金实现评价全覆盖,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实现机制化、常态化。三是抓好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一方面抓好绩效评价问题整改,形成结果反馈、整改、提升绩效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切实挂钩,2019年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结果全部应用到2020年预算编制中,共涉及2020年预算资金190.13亿元。(审核人:花维竺)

作者: 编辑: 花维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