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多彩贵州网 > 贵州省直机关党建网 > 理论武装
以学促干 笃定前行 以推进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检验 主题教育成果
编者按:为推动省直单位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走深走实,提升中心组学习质量,促进学习成果转化,省直机关工委将陆续推出《中心组论坛》系列,供大家学习交流借鉴。
主题教育中,省水利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研讨,引领带动水利系统党员、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精心谋划、迅速行动,为推动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贡献水利力量。
一、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赋予水利发展新内涵,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一是“十六字”治水思路是习近平总书记综观全局、总结经验、谋划未来提出的大国治水方略。“十六字”治水思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加注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更加突出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生态优先,更加强调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深化了保护发展的实践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治水规律认识的新高度,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阐释了人与水、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二是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在工程前期论证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着眼长远发展,科学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让水利工程更好地服务发展、造福百姓。三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发力点。要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坚持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二、深刻把握当前全省水利发展的形势变化
推动主题教育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实现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把握水利发展的形势变化。
――从发展阶段看,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历经多年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金十年”快速发展,我省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水利改革持续深化等,为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与人民群众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相比,我省水安全保障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投入不足以及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新形势下,必须从过去一个时段以来我省水利工作取得的成效中提振发展信心,围绕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转变发展思路,逐步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全面提高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和管理能力,提升发展质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发展环境看,国家政策调整等对水利发展影响较大。当前,受国家水利投资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水利项目审批、资金筹集、建设管理等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水利企业参建信心不足导致融资渠道收紧、新建项目受限而在建规模缩减导致水利投资规模下滑等问题,给水利高质量发展形成较大压力。新形势下,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有效化解矛盾,努力实现供给与需求在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从发展条件看,我省水利高质量发展积累了良好的工程基础和机制基础。工程建设方面,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我省已建在建水库3000余座(含水电站),其中已建在建以供水为主的大型水库有黔中、夹岩、马岭、黄家湾和凤山水库,以供水为主的中型水库160余座,引提调水工程2.5万余处,等等,初具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为我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工程基础。机制建设方面,初步构建水法规制度和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工程管理的体制机制,具备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法治化管理转变的制度基础;充分依托我省大数据产业优势,水利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新征程上,要对标高质量发展需求,推动水利向形态更高级、基础更牢固、保障更有力、功能更优化的阶段演进。
三、以高质量主题教育推动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
扎实有效推进主题教育,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对“以学促干”提出的明确要求,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统一起来,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充分发挥主题教育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见行见效。
(一)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关于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主线,守正创新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本要求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立足我省水利发展新形势新特点,因地制宜探索水利项目审查审批、工程建设管理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水利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二是以协调为内生特点。在水利规划编制、项目布设、政策制度制定、体制机制设计等各项工作中,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实现水利基础设施布局、水生态产品供给、水资源配置更加均衡。三是以绿色为普遍形态。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水利高质量发展始终,充分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效能,推动用水方式向集约节约转变,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河湖健康生命得以维护,实现人水和谐共生。四是以开放为必由之路。积极借鉴兄弟省区水网建设、水利投融资改革、水价政策、河湖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完善水治理体系,提升水利治理能力。五是以共享为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目标,在发展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涉水利益问题,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以践行正确政绩观为准绳,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始终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上,切实处理好“公与私”“上与下”“大与小”“远与近”“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干净与干事”等六个方面的关系,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一是大力实施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紧紧围绕完建316座骨干水源工程、谋划实施102个水网连通工程和284个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等重点任务,集聚要素资源,压实各方责任,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有效保障城乡人畜饮水、产业发展、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等供水需求。二是全力争资争项。用足用好国发〔2022〕2号文件和水利部配套支持政策,按照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要求,全力争取国家倾斜支持,确保今年获得的中央投资规模超过2022年,力争花滩子、宣威水库年内开工建设。三是努力扩大水利投资。紧紧围绕完成水利投资300亿元以上年度目标,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投入,全力以赴加快建设,加强投资计划执行调度,强化与发改、统计等部门协调联动,力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
(四)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遵循,理清水利发展新思路。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存量与增量、当前与长远、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动水利发展。一是坚持空间均衡,谋划水网建设。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全力建设“四区一高地”,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水网建设的重点,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深入实施《贵州省水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一核四区”贵州大水网建设,持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坚持系统治理,把握工作重点。统筹城乡供水、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治理等需求,以解决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问题为重点,持续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三是坚持两手发力,破解筹资难题。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多措并举争取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审核人:花维竺)